評論 | 瑕不掩瑜 行業需鼓勵更要破局
早在2013年,無機人造石作為地面材料的后起之秀就在蘇州地鐵大面積應用,也得到了業界認可,多年來,行業的發展可圈可點。2019年,又一個令行業振奮的消息傳出,深圳市多條地鐵線大規模使用了無機人造石材取代傳統的花崗石板材作為裝飾材料,一時間行業欣喜雀躍,大家紛紛開始憧憬,無機人造石材終于可以大規模替代天然石材了,這會不會是未來的大勢所趨?行業高速發展的春天即將到來?然而,就在深圳地鐵投入運營后不久,地面出現的開裂、翹曲、黑邊等問題不僅給行業潑了一頭冷水,更是讓無機人造石行業陷入輿論質疑的風波。
當然,經過中國石材協會第一時間組織有關專家開展的現場調研和分析結論可看出,盡管無機人造石行業的發展遇到問題,但是瑕不掩瑜,行業的整體情況仍然積極向好,新型地面裝飾材料的應用也應該給予肯定。
無機人造石行業經過短短10年的快速發展,技術不斷進步,品質不斷提升,應用日益廣泛,一批優秀企業脫穎而出,一處處精品工程項目成為城市標桿。對于行業面臨的困境,一方面,我們應多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多給予鼓勵,這樣有利于堅定企業信心,積極創新進取。另一方面,要多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雖小概率事件的發生不足以大驚小怪,卻應該足夠引起行業的重視,因為對于終端用戶而言,行業、企業的口碑可能就在一塊塊地磚上。
統計數據顯示,無機人造石材行業的年產量從2015年的1.3億立方米增長到2020年的1.8億立方米,預計未來還會保持增長勢頭。借鑒歐洲的發展經驗,無機人造石材的應用比例在不久的將來將和天然石材平分秋色。深圳地鐵無機人造石材的應用涉及多條地鐵線,超過70多個站點,總面積近40萬平方米,涉及7家供應商,產品應用出現問題難免引發更為廣泛的關注。
從無機人造石應用與技術研討會現場多位嘉賓的發言中不難看出,無機人造石產品的問題根源集中在板材自身質量、安裝材料選擇和安裝工藝上,解決方案也大致圍繞提高板材質量,減少其與水接觸、降低砂漿收縮和安裝工藝的規范化方面。找到了問題,下一步就是尋求解決方案了。無論是來自科研院所還是企業的專家,都誠懇地指出問題,提出優化方案。
某種角度上行業發展無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標準與制度的缺失,目前無機人造石標準就主要面臨著5方面的問題,包括人造石標準體系主要側重試驗方法標準;盡管許多產品標準涉及無機人造石,但仍缺乏更專業、細致的產品標準;標準歸口部門多,有重復和矛盾現象,有些不專業的標準出現不符合實際的技術要求;團體標準接受度偏低,需要大力宣傳;要盡快制定發布更高一級的企業標準。在場的協會、企業也紛紛表達了盡快參與制定行業標準,報團合作謀求長遠發展的意愿。
有這樣破局求變的決心,無機人造石行業的未來怎能不讓人期待?
中國建材報記者:陶璐璐
責編:孔文雄 張文齋
校對:張健
監審:王怡潔
熱門排行榜
聯系我們
建材報微信公眾號 |
建材報小程序 |
電話:010—57811387(辦公室) 郵箱:zgjcbzbs@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