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向上延伸業務,上游企業怎么辦?
土工建筑材料分會更名傳遞變革心聲
“2020年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達到204.73萬噸,相比‘十一五’末的76.13萬噸,增長了169%。10年來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產協)副會長李桂梅在中產協土工建筑材料分會暨第五屆土工建筑工程設計創新論壇上給行業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近年來,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不斷涌現,應用領域也不斷延展,已廣泛應用于重點工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自然災害防治、生態環境治理等領域,為建設美麗中國、賦能美好生活作出了重要貢獻。站在新的起點,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行業也迎來了加快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重塑行業發展新動能和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時期。行業發展的機遇不言而喻,各種挑戰也實實在在擺在面前。
應收賬款暴雷 下游企業急速擴張
作為土工建筑用材料重要的應用端,防水企業的各種動向行業都極為關注。中國建筑防水行業協會駐會副會長陳岳在論壇上的一席話讓材料企業不得不深入思考。陳岳表示,防水企業的應收賬款暴雷,給上游企業帶來一定壓力,確實也有不少抱怨,然而,作為產業鏈的一環,防水企業也有難言之隱。“今年12月的防水行業年會上,針對應收賬款我們會探討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爭取建立應收賬款的良好生態。”陳岳給出了防水行業解決問題的態度。
為了保障年終的業績指標,在一定條件下企業進行急速擴張在所有難免,特別是上市公司。一方面擴張布局可以弱化拉閘限電,限時停產等產生的問題;另一方面卻讓應收賬款難上加難。“目前,防水企業上市已經成為趨勢,逐步向上游產業的延伸也是勢在必行的。集采超過5億元的產業就有可能是防水企業的布局對象。”陳岳指出。從這一點看,上游企業的客戶減少、競爭增加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土工建筑材料領域的胎基布企業,東方雨虹就布局投資了胎基布和VAE等,科順、凱倫也聯合組建了胎基布和供應鏈合資公司。不難看出,近3年來,防水頭部企業正在積極擴展業務線。
頭部企業擴張產能、擴大投資和規模;擴業務、補短板的多元化發展;異業巨頭頻頻跨界進入;向上游延伸,提高原材料議價能力等已經成為防水行業近年發展的新趨勢。當然,挑戰和機遇總是并行的,國家對于建筑防水領域出臺的一些強制性規定也給下游企業帶來新的曙光。對于新建建筑和一些改造項目,相關部門對于防水的要求由一道增加為兩道防水,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原材料的用量。
聚焦產業鏈創新 突破“大而不強”
“2001年,我國土工布的用量只有5.6萬噸,且產品單一。2020年,我國土工用紡織品的產量已經超過110萬噸,產品結構豐富多樣,能夠滿足不同復雜程度的施工條件,既降低了工程造價和施工難度,又提高了工程質量,并且更加綠色和環境友好。但是,與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和地區相對比,我國土工建筑材料行業的基礎研究、技術水平、產品質量、關鍵設備、高端材料及配套的標準體系建設等仍有一定差距,‘大而不強’仍是土工建筑材料行業的突出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晉良在視頻致辭中既肯定了土工建筑材料行業近20年的發展,又明確指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產協會長李陵申認為,聚焦全產業鏈創新是驅動整個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過去10年,土工用紡織合成材料分會在技術創新、行業運營分析、產業對接、標準化工作、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驕人業績,不僅推動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也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的基礎上,要積極推動整個行業的業態創新,努力打造高端制造服務業的發展新業態。他指出,持續的基礎設施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落實將會對土工建筑材料行業的發展有著不可限量的促進作用,行業的前景可待、未來可期。
在下游企業積極向上游延伸布局的同時,上游企業同樣謀劃著自身的價值升級。為了進一步拓展土工建筑材料領域的科技創新與應用,經中產協土工用紡織合成材料分會也正式更名為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土工建筑材料分會。截至目前,分會會員單位發展到113家,其中土工合成材料生產廠家49家,其余涉及上游原料、設備儀器、重大工程用戶及各地方科研院所、檢測機構。
整合延伸分會成員上下游產業鏈,積極參與制定并推行國家及行業標準,合力打造品牌效應,實現產品估價值的跨越式增長,把現有的工業鏈轉換為價值鏈等發展理念,成為行業的共識。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對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明確了在加大新技術應用力度,強化工程應用研究,推進與下游應用領域的深度融合,強化科技標準協同建設,不斷完善標準體系等方面繼續加大發展力度。
中國建材報記者:陶璐璐
責編:孔文雄 龐越峰
校對:張健
監審:王怡潔
熱門排行榜
聯系我們
建材報微信公眾號 |
建材報小程序 |
電話:010—57811387(辦公室) 郵箱:zgjcbzbs@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