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治水成就環保“小巨人”
圖為中建環能福建泉州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
十月的嘉興南湖,香樟搖曳,碧波蕩漾,市民、游客漫步湖邊,欣賞著秋色湖景。然而一年前,這里還泛著黃色的湖水,本地人、游客都鮮少駐留。一年間,浙江省嘉興市南湖生態治理取得可喜成果,水質肉眼可見的提升,甚至入選了《2021年水務行業優秀案例選編》。
南湖水質治理如此高效,歸功于中建集團旗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建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環能)及其自主研發的硬核治水產品。
治水神器,5到7分鐘濾凈水中雜質
市政水處理工程,需要針對水體中的懸浮物、藻類、有機磷設計出高效的去除方案,同時,還要考慮設備占地面積、運行費用、自動化程度等問題,目前比較主流的是磁分離水處理方案。
針對市政領域的需要,中建環能基于自主研發的超磁分離水體凈化技術(獲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研制出超磁生境改善設施,并在實踐中不斷改善,目前已迭代至第6代。該產品具有占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優、運行費用低、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能有效去除水體懸浮物、藻類和有機磷等特點,處理時間僅需5到7分鐘,目前,已在流域水環境、煤炭水環境、鋼鐵水環境、綠色工業等領域廣泛應用且效果理想。浙江嘉興南湖水質提升項目,使用的就是此款產品。
中建環能是隸屬于中建集團的環保上市企業,是我國水環境治理領域的知名企業。自創立以來,始終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己任,堅持研產銷一體化發展,以解決不同場景下的水環境問題,迄今已走過了31個寒暑,據統計,該公司在市政領域磁分離水處理市場占有率已達70%。
守初心守主業,三十載成就“小巨人”
30多年來,中建環能順應國家在環境治理上的政策趨勢,將業務領域從最初的冶金鋼廠循環水處理,逐步拓展到煤礦礦井開采等工業水處理及回用、市政污水處理及流域水環境治理、農污治理,累計為客戶提供了超過3100臺套各類環保裝備技術產品。
據四川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統計,依靠自主研發的核心科技,中建環能在鋼鐵領域磁分離水處理市場占有率達65%,在煤炭領域磁分離水處理市場占有率達80%,在市政領域磁分離水處理市場占有率達70%,近3年磁分離水處理設備相關營業收入累計超過12億元,在同行業中排名首位。
中建環能2020年度報告顯示,近5年,企業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均達25%以上。2020年雖受疫情影響,但企業新簽合同額、營業收入、凈利潤等核心財務指標仍實現同比正增長,呈現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強勁發展潛力。
近日,中建環能成功入選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標志著行業主管部門對其在水環境治理領域自主創新能力、生產制造水平和綜合實力的認可。
重投入重創新,“拳頭產品”開辟市場
從中小企業到“專精特新”再到“小巨人”,關鍵在于創新。中建環能把科研創新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緊跟市場與客戶的需求開展技術、工藝、產品的研發和迭代升級,僅2020年研發費用就達3900萬元。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已建立了6個技術平臺,拓展了9條產品線和近20大類創新產品,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多次獲得國家級、省市級科技成果獎項。
中建環能多款“拳頭產品”是節能環保產業鏈中的補鏈強鏈環節之一,在“補短板”、“填空白”、打破國外企業市場壟斷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MagCS磁介質混凝沉淀設備,是中建環能基于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MagCS磁介質混凝沉淀技術研制的成套設備,可滿足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多種需求,出水穩定一級A標,已在溫州、泉州、合肥、深圳、武漢等地的30余個工程上應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顯著,在業內獲“用戶口碑獎”。
MagBR磁介質生物反應器,是中建環能針對農村污水治理難題推出的小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可將生活污水進行就地處理,具有節省管網投資和運營成本、操作管理簡單、運用靈活等特點,已應用于全國700多個農村污水點源治理項目,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了力量。
目前,中建環能累計擁有授權專利3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60余項,這一數據,超過“小巨人”企業平均擁有50項以上有效專利的水平線。
強制造強運營,構建發展“護城河”
除持續攻堅、牢牢把握硬核技術產品外,中建環能還苦練管理內功,在環保裝備精益制造和環保廠站精益運營上下功夫,構建起高質量發展的“護城河”,助力企業行穩致遠。
中建環能在我國東部、西部分別建立了兩個現代化的環保裝備制造基地,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產品制造、質控體系和供應鏈體系,實現了核心零部件的生產制造和裝備組裝集成。其中,西部制造基地——成都環能德美環保裝備制造有限公司,位于成都金堂,占地約310畝,是國家重大環保裝備制造依托單位,具有較強的大型裝備制造組裝能力;東部制造基地——江蘇華大離心機制造有限公司,位于江蘇張家港,占地約190畝,具有較強的機加工制造組裝能力,已于2020年入選工信部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依靠在市政及流域水環境、工業及村鎮水環境、垃圾壓濾液及城市初雨等污水治理領域多年運營服務經驗的積累,中建環能形成了總部、區域、項目的三級運營管理體系,可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的精益運營管理和一站式運營賦能服務。其中,總部以能力建設為主,以培養運營人才和發展運營體系為目標,逐步形成運營大數據的驅動和管理;區域中心以業務管理為主,對標片區各廠站,形成運營片區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運營廠站以風險管理、品質管理、成本管理為主,實現面向客戶的高品質運營服務。
據統計,2019年至今,中建環能擁有運營廠站155個,運營處理水量6.8億立方米,相當于45個西湖。
創新是“專精特新”的靈魂,“小巨人”要迸發出持久的大能量,關鍵還在于創新。中建環能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公司將堅持走“專精特新”的發展路線,專注城市初期雨水治理、海綿城市建設等細分市場,苦練內功、強化創新、精耕細作,努力成為先進的“環境技術產品與解決方案提供商”,為水環境治理提供更多“中建方案”,貢獻更多“中建智慧”,助力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王云輝 何 蕾)
責編:張文齋
校對:張健
監審:陶璐璐
熱門排行榜
聯系我們
建材報微信公眾號 |
建材報小程序 |
電話:010—57811387(辦公室) 郵箱:zgjcbzbs@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