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第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廣西岑溪
加速石材礦區整改 倒逼行業整合轉型
今年4月22日至29日,短短8天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的石材產業來說,意義非同小可,不夸張地說這或許意味著一個產業的地區性變革從此開始了。在這8天里,中央第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岑溪市督察,并分別于5月6日和7月16日就典型案例等內容向自治區反饋了督察情況,指出岑溪市花崗巖礦山粗放式開采生態破壞嚴重等問題。
所幸的是,面對中央的督察,岑溪市的石材行業并沒有消極應對,而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引導下開始了立行立改,從中央、地方、協會、企業等多個層面開展研討,用岑溪市副市長陳文強的話說,“岑溪的石材行業要先問病再用藥”。時至年底,距離中央環保督察組下沉岑溪市已經過去近8個月的時間,在這段整改期間,岑溪市石材產業的“病”問得怎么樣,又選了哪些“藥”?第五屆中國(岑溪)石材建材博覽會期間,《中國建材報》記者參加了多場研討會和實地考察,答案也就在這一場場交流會,一座座礦山間逐漸揭曉。
找出路 重組整合勢在必行
12月8日至12日,第五屆中國(岑溪)石材建材博覽會如期舉行,在近期全國疫情呈現多點發生、局部暴發的當下,能夠如期舉行全國性的展會實屬不易,也足以見得業內對石材產業的關注。期間岑溪市舉辦了多場有針對性的交流研討活動,包括以“堅持綠色導向 推動融合發展”為主題的全國石材礦區綠色融合發展交流會和岑溪市石材產業可持續發展探討會。
圖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花崗巖礦山。
“礦權設置合理化是石材礦區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抓住大礦小開、一礦多開的‘牛鼻子’。”中國石材協會秘書長孫衛星在交流會上分析了發展綠色礦山的六個方面和石材礦山“十化”,他倡導企業落實《關于加強和改進礦產執法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快礦山資源整合。政策、綠色、融合、高質量是孫衛星分享內容的關鍵詞,他對我國臨礦石材產業集群地發展中的瓶頸和堵點問題進行了分析,結合近期國家發布的各項政策,提出堅持政策導向,加快礦權資源整合,通過礦山修復和產業植入,推動當地綠色融合發展。他鼓勵大家從“跳出石材行業看石材發展”的視角看待問題。
而中民石材產業集團董事長邱尚啟以《臨礦產業新模式——擁抱綠色、環保、低碳》為題的發言正是對“跳出石材行業看石材發展”極好的詮釋。邱尚啟分別從現象解讀、石材產業面臨挑戰、臨礦產業新模式、臨礦產業綠色融合發展之路、中民石材及股東單位實踐5個角度,圍繞石材行業基本面、政策面、資本面分析行業現狀及未來前景。他嚴肅又不失幽默的演講方式在抓人眼球的同時,也探討了產業目前面臨問題,在介紹應對相關問題的臨礦產業新模式特點,解析模式實施路徑的同時,也分析了實踐實例。尤其是中民石材踐行產融科技及臨礦產業新模式前提下對于臨礦產業新模式綠色融合發展經驗,開闊了岑溪市當地企業家的思路。
大數據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無論是綠色礦山還是智慧礦山,在產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科技引領、精準施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礦山監測預警應急智慧系統建設方面,日立建機上海有限公司的唐斌闡述了如何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信息共享,建立礦山庫信息、監測數據、真實三維模型等綜合視圖,建立礦山監測預警應急指揮系統的機理,指出智慧礦山在石材礦山中的應用,這將有利于提高應對礦山應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重成效 行業洗牌格局加劇
攻堅區!深水區!困難區!——岑溪花崗巖礦山整改進入了關鍵期,同樣遇到了掣肘。在岑溪市石材產業可持續發展探討會上,與會專家在對岑溪整改中的花崗石礦山取得成果予以肯定的同時,也對其中的不足提出了中肯的建議。來自全國專家、學者、企業家針對岑溪花崗巖礦山重組整合、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綠色礦山創建等面臨的難題和瓶頸,提出了真知灼見。
在對岑溪市的幾座花崗巖礦山進行實地走訪后,中礦復地生態環境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王夕剛指出了目前仍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標識標牌不清晰;環境監測、裸露面積大、治理措施不清晰;擋墻、排土場、截排水溝的有效性等。同時,他也對綠色礦山的修復給予了可行性建議,比如在可持續發展方面要注重“請進來、走出去”,邊開采、邊治理,創建花園式礦山等。“生態修復不是簡單的種草種樹,表剝土是否有效利用?土壤改良怎么做?”王夕剛建議可以利用市政污泥、植物與農業固廢資源化,就地修復礦區土壤質量,盡可能保持物種多樣性。特別是他提出的,“開山不見塵、開發中保護、生態不欠賬”的創新理念為當地礦山開采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交流會上廣西國土資源規劃設計集團的代表同樣拋出了礦權協議出讓的話題,礦權整合無疑將有利于政府管控,但其中企業意愿如何平衡,開采邊界如何界定。這些都需要岑溪市政府各部門和產業作更多的探索。
“資源整合具體怎么合?之前大家都有開采許可證,整合之后股權怎么分配?標準在哪里?”岑溪市一位石材企業的負責人譚先生如是說。其實,譚先生的擔憂頗具代表性,是很多企業的心聲。會議期間,記者采訪了幾家石材企業的相關負責人,面對中央的整改力度和地方的資源整合,他們有著同樣的擔憂。總的來說,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利益如何分配,企業如何存續,未來的路要怎樣走。
“其實行業洗牌的情況這幾年一直都存在,只是這次整改會讓洗牌加速。”一位企業負責人對當前形勢有所預判。環保升級、資源整合,產業轉型勢在必行,行業洗牌在所難免,岑溪市的石材礦區小企業居多,技術相對落后,小企業“被洗牌”的擔憂不難理解。今年岑溪花崗石工業產值約88億元,完成稅收1.2億元,石材作為岑溪的重要支柱型產業,其一舉一動自然受到各方關注。陳文強在代表市政府發言的時候強調,“岑溪舉辦石材博覽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動石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共同為產業做大做強出謀劃策。”
截至目前,岑溪市確立了分短、中、長期“三步走”,打造“三個示范區”,加快發展現代礦業的整改策略,科學推進花崗巖礦山綜合整治。成立了花崗巖礦山整改辦公室,組建整改工作專班,對全市31座花崗巖礦山進行全覆蓋排查整治。協同加快“一面墻”整改進度,鞏固提升綠色礦山建設成果,按照“一礦一策”,有序開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修復。規范處置廢土、廢石,穩步加快推進存量固廢綜合利用。從石材建材博覽會、交流會、座談會上看,市委書記出席,市長帶隊,人大、政協、發改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應急管理局、工信局、財政局……各委辦局悉數出席,岑溪市整改的決心可見一斑,后續成果令行業期待。
中國建材報記者:陶璐璐
責編:丁濤
校對:張健
監審:韓鳳鳳
熱門排行榜
聯系我們
建材報微信公眾號 |
建材報小程序 |
電話:010—57811387(辦公室) 郵箱:zgjcbzbs@126.com |